二哈网

二哈网

 > 资讯

 > 健康

 > 专家提醒

专家提醒

健康 更新时间:2024-04-27 19:37:06

(一)专家提醒 老人吃甜食最好选择蜂蜜

  甜食是很多人都很喜欢的一种食物,但甜食对于一些人来说,又没有什么好处。特别是对于一些来人来说就更是如此了,所以以下我们就为各位老人推荐吃甜食最好选择蜂蜜。

  老人嘴馋 吃蜂蜜最好

 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张国玺教授介绍说,老人嘴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。一是随着年龄增大,胃肠消化功能减弱,每餐饭吃不了多少便觉得饱,有时胃口不好,吃一点就不想吃了。吃得少饿得快,就容易出现两餐之间嘴馋的情况。二是味觉的退化会导致人老口重,尤其对甜食感兴趣。

  此外,老人嘴馋也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,比如最常见的补偿心态。老人认为劳碌了一生,该享享福了,手头又有了钱,很自然就会买点爱吃的东西,或者出去吃点可口的小吃。这类嘴馋可帮助老人调适自己的心理,保持心情愉快。

  对于喜吃甜食的老人,虽说吃糖可能带来血糖升高、肥胖等多种问题,但要求老人一口糖都不吃也不现实。老人吃糖需要掌握三大原则。第一,最好在两餐之间吃;第二,食物要甜而不腻、甜而不黏;第三,吃甜要适量,有节制,如果有糖尿病或肥胖的老人应尽量不吃或少吃。

  那么,老人吃什么样的糖最健康?张国玺表示,蜂蜜是比较适合老年人。中医认为,蜂蜜性甘味平,具有清热解毒、补中润燥的功效。蜂蜜的吃法也多种多样,可以直接用温水冲饮,也可以蘸食馒头、面包、蔬菜或是不太甜的水果。此外,一些低糖的蜜饯、甜饮料,老人也可以适当吃一点,只要不过量即可。甜点心中,最好吃蒸煮而非油炸烘烤的,比如甜的发糕、枣糕等,对老人来说,又是甜食又是主食,是比较好的选择。

  选购蜂蜜不能只看价格

  近日,央视《每周质量报告》调查显示:今年由于气候异常,破坏了蜜源植物的花期,造成全国蜂蜜严重减产,蜂蜜身价一路飙升。然而不少蜂蜜的市场价格都比较低,有的甚至低过成本,这是因为一些厂家在蜂蜜里添加了果糖所致,比如用陈米熬制的果糖来添加的,由于果糖采购价差不多比普通蜂蜜便宜一半,因此掺到蜂蜜里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,掺假幅度可达近50%。

  鉴别蜂蜜真假好坏有四种简单的方法:一是真蜂蜜颜色看起来不是很清亮,呈白色、淡黄色或琥珀色,以浅淡色为佳;假蜂蜜色泽鲜艳,一般呈浅黄色或深黄色。二是真蜂蜜挑起来可见柔性长丝,无断流,假蜂蜜多悬浮物和沉淀,挑起时呈滴状下落,有断流。三是真蜂蜜有淡淡植物味花香,假蜂蜜闻起来有刺鼻异味或水果糖味。四是真蜂蜜香甜可口,有轻微淡酸味,结晶快含之即化,而假蜂蜜有苦涩味,结晶块咀嚼如砂糖。

  专家建议:选购蜂蜜时,消费者首先应该选择正规蜂蜜厂家生产的蜂蜜,其质量相对可靠。最好不要买散装蜂蜜,散装蜂蜜看不出生产标准,也看不出添加物质,很容易上当。

  健康族网小编提醒:健康的饮食才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,健康的饮食习惯也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养成。要牢记饮食健康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。要了解更多的健康饮食知识,请关注健康族网饮食频道。

(二)专家提醒:季节变更谨防传染病来袭

  一般秋季常见的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:肠道传染病、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。

  卫生监督部门的专家介绍,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、伤寒、痢疾等。这类传染病是“吃进去”的传染病,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、饮水、餐具或食物等,未经过恰当处理,吃进去后发病。

  常见虫媒传染病有乙脑、疟疾、登革热、流行性出血热等。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,如蚊、螨虫、虱子、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,是“叮咬传播”的传染病。昆虫先叮咬人,然后再叮咬健康人,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。

 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、军团菌病、肺结核病等。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,是“吸进去”的传染病。细菌和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,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。

  卫生监督所提醒公众,注意手卫生,以及饮水饮食卫生,不要把传染病“吃进去”;注意驱蚊、防螨等,防止被传染病“叮咬”;注意家居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卫生和空气流通,防止把传染病“吸进去”。预防可以减少发病机会,如果出现身体不适,要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。

(三)专家提醒天气变凉应做好心肌炎预防

  □何世桢

  20岁的王女士前一段感冒后出现了心慌、乏力,她想着是感冒后遗症,也没放在心上。没想到没过两天心慌加重,还伴有胸闷、胸痛,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重症心肌炎,在住院治疗期间,两天内先后出现室速、室颤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,分别应用电除颤复律、临时起搏器和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,病情才得到控制。

 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杜廷海主任医师介绍,随着天气逐渐变凉,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也不断增加。病毒性心肌炎是感冒后病毒侵入心肌,导致心肌细胞变性或坏死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的心脏病。近年来,随着病情程度不同,临床表现差异很大。轻者可无明显病状,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、心功能不全甚至有猝死危险。

  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心肌炎病人的前驱症状有发热、疲乏、多汗、心慌、气急、心前区闷痛等。许多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较少,诊断较困难,而有些心肌炎病人自觉症状亦不明显,很多患者由于忽略诊断或误诊而使病情加重。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与病情轻重有关,另外,年龄小、治疗晚、易复发者预后差,所以早发现、早治疗是病毒性心肌炎预后的关键。因此,感冒后一旦出现心慌、胸闷、气急、气短、面色苍白、全身乏力及心前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时,患者应当及时治疗。

  杜廷海提醒,随着天气的变化,心肌炎预防要高度重视。应加强营养、锻炼增强体质,预防各种病毒感染,必要时可进行预防接种,并减少受凉、发热等不良因素的侵袭。卧室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新鲜。在流感等多发季节,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,注意防止各种病毒感染。一旦发现病毒感染要注意休息,避免过度疲劳,更不要吸烟、酗酒。

(四)专家提醒:秋季干燥肌肤补水攻略

  又到了凉爽的秋季,爱美的女士们可要注意了,秋天的皮肤最容易出现脱皮、瘙痒,甚至手足皲裂等症状。为此专家特别提醒大家,要预防或缓解由于皮肤干燥而出现的问题,除了补水别无他法。

  体外补水三多洗

  对于体外补水,大家都很注重含补水功效的护肤品。但是用了护肤品,并不等于体外的保湿工作就做全面了。专家向记者介绍了三多洗、洗脸、洗澡要勤。

  这三多洗必记的一点是,手足皲裂的人还不能直接接触洗涤用品,包括洗衣粉、洗发用品等,应该戴上手套。

  另外,也别忘记及时保湿。在皮肤未干仍留有水分的情况下,马上涂抹营养液、面霜、护手霜等。其实便宜的甘油就很好用,一滴就已经有很强的保湿效果,大家不妨试试。

  美容补水有美食

  补水蔬菜

  一、芦荟 保湿、镇定皮肤、抗过敏

  芦荟果肉可直接敷脸,榨汁后也可作为保湿喷雾,于晒后敷用有良好效果。

  二、黄瓜美白、镇静、保湿、消炎

  黄瓜榨汁后可敷脸,也可作为化妆水使用,能镇静肌肤,消炎美白。

  三、西兰花增强皮肤抗损伤能力

  西兰花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、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、能增强皮肤的抗损伤能力,还有助于保持皮肤弹性。

  四、莴苣收敛毛孔、抗衰老、防皱

  莴苣榨汁后可敷脸使用,稀释后可作为化妆水,能紧致毛孔,滋润肌肤。

  五、芹菜抗老、防皱、活化肌肤

  芹菜榨汁后可敷脸,稀释后可作为化妆水使用,能防止肌肤老化。

  六、西红柿DD展平皮肤新皱纹

  含有的番茄红素有助于展平新皱纹,使皮肤细嫩光滑。一项实验发现,常吃西红柿,还不易出现黑眼圈,且不易被晒伤。

  补水水果

  一、葡萄消除暗沉、美白、抗老化

  将葡萄连皮及果肉一起捣碎,加入少许鲜奶敷在脸部,能防止肌肤老化。

  二、西瓜镇静皮肤、美白、保湿

  将西瓜的白色果肉榨汁可作为化妆水,和面粉调和后可当面膜使用,能使皮肤水嫩光滑。

  三、柠檬美白、除皱、抗痘

  柠檬榨汁后可与其他食材调和敷用,避免直接敷在脸上,美白功效超优。

  四、猕猴桃DD消除斑点等斑点

  猕猴桃富含维生素E,可干扰玄色素天生,预防色素沉着、保持皮肤白净,并有助于消除皮肤上已有的斑点等斑点。

  其他补水食物

  一、牛奶增强皮肤张力

  牛奶是皮肤在晚上最喜爱的食品。它能改善皮肤细胞活跃度,有延缓皮肤朽迈、增强皮肤张力、消除小皱纹等功效。

  二、大豆DD防止色素沉着于皮肤

  大豆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,不仅能够破坏自由基的化学活性,从而抑制皮肤朽迈,更能防止色素沉着于皮肤。

  三、肉皮DD充盈皮肤

  肉皮是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食品。胶原蛋白能使细胞变得饱满,从而充盈皮肤、减少皱纹;弹性蛋白则可增加皮肤弹性。

  四、三文鱼DD防止皱纹产生

  三文鱼中的OmegaD3脂肪酸能消除损伤皮肤胶原及皮肤保湿因子的生物活性物质,防止皱纹产生,避免皮肤变得粗糙。

  五、海带DD调节皮肤油脂分泌

  海带是矿物质含量丰富的碱性食品,常吃能调节血液酸碱度,防止皮肤过多分泌油脂。

  秋季保湿无死角

  补水要给全身的肌肤都补到,有几个经常被大家遗忘的死角。

  首先是眼部。这里是全身皮肤最薄的地方,很容易缺水起皱纹。所以有必要用眼霜、眼膜来补充大量的水分和养分。

  第二是嘴唇。这里也可能缺水,如果不理会,红唇会黯淡无光,甚至干裂。可在睡前使用护唇膏加强滋润,上口红前也要先以护唇膏滋润。

  另外还有最容易被忽略的手肘及关节。这些部位没有脂肪又经常摩擦,所以容易变成又干又硬的关节死皮。用柠檬或是桔子皮,直接或者用纱布包裹沾温水轻轻地擦拭,可以清除死皮、软化皮肤。

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二哈网,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!

查看全部

相关健康资讯推荐

热门健康资讯推荐

网友关注

特别声明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。
网站客服电话:邮箱:
滇ICP备2023005770号-31